更新時間:2020-08-20 來源:愛幫學
從2019年4月到現在,人社部等部委向社會公布了38個新職業,包括: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、數字化管理員,甚至,還有一些昔日被視為“不務正業”或“沒出息”的行當——無人機駕駛員、農業經理人、電子競技運營師、在線學習服務師……“電子競技運營師”居然是一個國家認定的新職業!
7月23日,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聯合阿里巴巴釘釘發布《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》,數據顯示:80后、90后已經成為新職業的主力軍,占總人數的83%。40%的新職業從業者,月收入達到5000-1萬元,13%的人達到1萬-2萬元。僅就薪資水平而言,新職業對年輕人已很有吸引力了。
你如果打開釘釘,在線學習“電子競技運營師教程”,你就會發現,這個“新職業”真的不是打游戲這么簡單,整整40節講課,滿滿當當:從“電子競技直轉播包裝方案識讀及設計流程”到“調音臺操作及傳聲器基本設置”,再到“電競賽事現場導播”……夠專業,有壁壘。不經意間,時代已經打造了一個龐大的新興產業,衍生出一系列新的職業崗位,也出現了一條條新的“護城河”:昔日你看不上的,今天你卻要做筆記學習。
“360行,行行出狀元”,事實上,現在的新職業早已超出傳統360行的范圍。還是那句老話,“不是人選擇職業,而是職業選擇人”。在新行業、新職業面前,阻礙考生選擇的,往往是信息不充分,以及對陌生事物的恐懼。
信息不充分體現為考生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狹窄,信息量小,對新興職業的發展前景不了解。在信息論中,信息被定義為一種“負熵”,“熵”是表示“混亂”程度的量度,“負熵”體現為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。信息越充分,不確定性也就越小。在專業選擇的過程中,多渠道地獲取與專業發展前景相關的信息,有利于考生降低內心的焦慮感,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。
我們已經進入信息化的風險社會,行業衰落的風險、企業倒閉的風險和公司裁員的風險等,這些風險在經濟模式快速迭代的過程中被放大,這是90后群體職業危機感和焦慮感較強的社會心理動因。但是,沒有人可以拒絕改變,每一個自強不息的人,尤其是年輕人,唯有擁抱變化,努力提升自己。
企業伙伴
合作院校